上海浦东的开发公司为啥这么喜欢“搬家”?“想做事”的他们一直在路上
在浦东开发开放的历史上,敢啃硬骨头的创新精神,有着许多生动的注解。
时间回拨到1992年11月20日,上海国际贸易中心三楼,世界顶级规划设计大师汇聚一堂,五个精心制作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中心地区的规划模型摆放在长桌上,引得来访者啧啧称奇。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为一个地区召开国际规划咨询会,花大价钱请国外设计师设计和规划城市,被许多人认为是“红线”和“禁区”。一些人甚至觉得,这种费时费钱的事,完全划不来。
但浦东坚持住了。当由法国著名设计大师保罗·安德鲁设计的浦东国际机场,如大鹏展翅般出现在人们眼前时;当1.4平方公里的世纪公园由英国设计师实现了中西文化融合时,向世界“借脑”的最终效果,让质疑的声音逐渐消散。
事实上,浦东曾经出现过一场“号召全世界建筑设计师来投标设计”的盛景。仅仅到1994年,就有500多家中外建筑机构参与到浦东开发开放的大潮中,以至于,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先生参观浦东时不由感叹:“你们正在进行一场世界奥林匹克建筑设计大赛,这是浦东了不起的地方,也是联合国的光荣。”
谁都知道,这份荣光,如果没有改革创新者最初的勇气和担当,不会如此光芒四射。
同样,在2013年9月29日那个初秋的早晨,站在微雨中等待中国首个自贸试验区揭牌的人们,也并不全都明了,自贸区应该怎么干。但试验区参与者们却分明能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分量:一来,中国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触及的是30余年难以撼动的积弊,固化的行政审批模式急需来一次突破;二来,全球经济与贸易格局面临重新调整,如果迟迟不能对接国际惯例,中国可能面临窘迫。
担负起国家战略,四年多来,上海和浦东牢记中央嘱托,以自贸改革为突破口,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凤凰涅槃的决心,将各项改革进行到底,确立了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一致的市场准入方式;确立了符合国际高标准贸易便利化规则的贸易监管制度;确立了适应更加开放环境和有效防范风险的金融创新制度,形成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机制;确立了以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为重点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形成透明高效的准入后全过程监管体系。自贸试验各项改革成绩让世界瞩目。
从上世纪90年代初率先探索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到90年代中后期率先探索服务业领域对外开放,再到进入新世纪率先探索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进而又承担起自贸试验区和科创中心建设的两大国家战略,浦东一项项探索,为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提供了鲜活经验,也为上海的城市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下一篇:需要高端精品的日式搬家服务首选骆驼国际4009933665